去年一年徐州市共誕生62處新地名,其中住宅小區37處、道路14處Ice-O-Matic製冰機、建築物11處。“地名也代表城市品位,在命名新地名時,我們倡導保護老地名,要考慮多重因素,既要彰顯區位特色,又要體現文化底蘊,因為徐州是一座知名古城,保護老地名可以為後人留下城市記憶。”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副處長張華介紹,在2013年命名的新地名中,像土山寺龍潤小區、東賀花園、西賀花園,都沿用了老地名。(1月5日《徐州日報》)
  隨著行政區域的合併、社區街道改造合併,一些有歷史文化內涵的老地名正在快速消失。越來越多的老地名的被無情拋棄和迅速消失,縱然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城市的快速擴張有關,但是關鍵是一些城市管理者骨子裡沒有樹立對老地名的歷史文化審美感,沒有保護老地名的文化責任感,隨意行政有餘,科學行政不足,缺少長遠的文化眼光,僅僅關註眼前利益,才導致了拋棄老建築設計地名的衝動和魯莽行為。
  人文積澱下來的老地名,不僅是城市的歷史文脈,更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不僅是一個地區的文化符號,更凝聚著當地群眾的歸屬感。隨意更換老地名,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強拆”。原河北省完縣,本為金代所置完州msata,以“山川完美、堅固”之意而得名,但在1993年竟因投資商認為“完”是“完蛋”之意,被更名為順平縣。又如湖北荊州,1994年與沙市市和江陵縣合併後,改名荊沙市。然而改名之舉不僅讓本地民眾不滿,也令眾多慕“大意失荊州”之名前來的外地游客迷惑,兩年後,有關方面只好宣佈恢復“荊州”。
  老地房屋貸款名不僅是過去歲月一個地理坐標,也是一種區域的歷史記憶。“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地域的命名,不是小事。要保護瀕危地名,尤其是對已成為當地文化標誌的古老地名,絕不能打著商業開發的旗號隨意變更或廢棄。確需更名時,要通過專家嚴格論證,註意保持地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在世界上,老地名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也編製了《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總體規劃》。
  在新地名設計中應當優先使用歷史地名,從嚴控制歷史地名的更名與註銷。難以直接使用的辦公室出租歷史地名可以通過雅化的辦法加以利用。以墳為例,北京周邊遍佈墳名,減少墳名更符合今人的心理,但一些重要的墳地名則不應更改,如城東的八王墳和城西的公主墳等。為此,民政部將進一步規範地名管理,推進地名文化建設工作。實施地名規劃,完善並嚴格執行地名命名更名專家論證制度,切實避免隨意命名更名的現象,確保地名命名更具科學性。
  經過長期積澱的老地名是超越時空的,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區及某一歷史階段特征、物產、經濟、歷史史實(事件或人物)、生存範圍、歷史變遷及宗教信仰等等文化內涵,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縮影,折射著城市文化底蘊和氣質品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符號系統之一。老地名就是城市歷史的“活化石”。那些有著豐富人文沉澱和優美傳說的老地名,是歷史留給城市的一份獨特的文化遺產,它為人們的生活服務,同時默默地講述著城市的往事。通過老地名,我們可以領悟到一個民族特有的文化風貌。
  一個沒有歷史的城市是膚淺的城市,同時一個沒有老街巷的城市也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在老地名的歷史典故中,幾乎隨便挑出一條小街,它的歷史都是不容忽視的。條條老街就像是武林大會上的俠客一樣,每個貌似平凡的俠客背後都有著難以言說的傳奇,並身懷絕技。一個個老街名的背後,是傳說,是故事,是歷史,更是文化。
  老地名不單單是代表著一處方位,它的背後還有著眾多的歌謠、故事、典故,更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在一座城市裡,新街道、新小區、新地名的不斷涌現,是一座城市保持活力的象徵,是城市發展進步的標簽。但是,在一座擁有“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的老城市,不能沒有承載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地名符號,這些地名符號不單是一座城市的歷史,也是這座城市的未來所在。
  文/魏青  (原標題:隨便拋棄老地名是“文化強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s47lsql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